这才是中国真正的“原味”反腐片!真正的大老虎,原来藏得那么深
2023-10-01 21:04:13

今年国庆档,原味《坚如磐石》终于正式上映了!才中藏

很多影迷询问皮哥这部影片是正的正否值得一看。

先不说观点 ,反腐皮哥想引用导演张艺谋的大老两句话 。

从话里 ,虎原我们能够大致勾勒出这部反腐扫黑大片的那深形状。

第一句话 ,原味是才中藏张艺谋在影片开拍前的剧本讨论会上所说。

“剧本扎实 ,正的正人物结实 ,反腐形式就敢做得更狠。大老”



第二句话,是那深影片杀青后 ,张艺谋在平遥影展上对这部电影所做的原味形容  。

“很独特 ,题材好 ,故事好,演员也好。”



这两句话 ,恰好对应了皮哥走出影厅时的直接感受——

够狠 ,够顶 ,够绝 。

毫不夸张地说,华语电影反腐扫黑题材的影片来来往往,但《坚如磐石》 ,拍出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模样 。



看过影片观众的反应,同样如此 。

电影首场刚放映完 ,“坚如磐石 尺度奇观”就冲上了热搜榜第一 。

购票平台上 ,网友连连感叹:

“尺度确实很大 ,好爽 !”

“演得跟真的一样 ,比《狂飙》更狂飙。”



口碑热度加持下,上映第二天 ,影片就实现了上座率 、单日票房、观影人次“三个第一”的全面反超  。

目前 ,票房已破2亿 ,猫眼对于《坚如磐石》的票房预测  ,已经上调到19.21亿 ,位居国庆档第一 。

都在说这部电影拍得好,“新标杆 、颠覆” ,那到底好在哪里?

趁着热乎劲儿,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聊个明白 。

01、好一出官场浮世绘,剧情生猛,尺度超大 ,留住了反腐的“原味”

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金江市 ,以一出公交车爆炸案开场。

这原本是一出明明白白的爆炸案,但雷佳音饰演的苏见明,却在蛛丝马迹中发现了秘密——

爆炸案,与当地富商黎志田(于和伟 饰),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。



果然案件发生当夜,苏见明就收到了黎志田的“鸿门宴”邀请。

一出残酷的大戏 ,正式邀苏见明入局,而惊天大阴谋,也就此拉开帷幕。



扫黑题材中 ,反映官商勾结的影视作品有很多。

无论是《扫黑风暴》《扫黑·决战》还是《狂飙》,都有类似的内容 。

但《坚如磐石》却在塑造上,触及到了钱权交易真正的深水区 。



在皮哥看来 ,它从三个最为明显的特点 ,拍出了反腐片该有的“原味” 。

第一个,是反派视角。

《坚如磐石》从头到尾,弥漫一股黑色电影的气息。

看故事环境  ,不是江边的霓虹灯 ,就是暗夜交错的模糊灯光 。



纸醉金迷,觥筹交错 ,阴暗潮湿 ,让金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哥谭。

这种阴冷的气氛,配合呈现的就是电影黑色阵营的主角,黎志田 。

影片事无巨细地描述了他在集团的地位,他周遭的人 ,他犯下的事,他嚣张跋扈的行为。



这让《坚如磐石》自带一种独立的矛盾感、冲突感和罪恶感。

黎志田是棒棒出身,一根竹竿挑起这么大的家业,这个人肯定不简单 。



电影中有一个细节。

集团拍宣传片,广告公司有意介绍了黎志田的发家史 ,黎志田却很不满意  ,直言“太土”  。

这里有两层深意 。

一层 ,是他早已跟过去干苦力的自己完成切割 。

另一层 ,是他的发家史,一定藏着一些不能给外人展示的秘密 。

这些秘密 ,也是电影真正“黑”的核心。



电影中 ,他把自己发家的那根棒棒,做成了摆件,当成了记录自己成功的标志和象征。

但这根棒棒,在后面的剧情中 ,也成了杀人的凶器。

这个意象的反转,代表的 ,是黎志田从白到黑的彻底转变 。

反派视角,不仅让黎志田这个人物更加鲜活,而且给了观众探秘黑道大佬发家史的好奇心。



就跟看《狂飙》里高启强的人生一样 ,反派越真实,反而越突出了《坚如磐石》的黑色气质 。

第二个,是原始的生猛 。

在尺度上,张艺谋没有留力。

电影在暴力尺度的展现上,直白且赤裸 ,凶残且露骨。

当然,区别于血浆片,为了给金江的黑恶一层更加震撼的欲望驱动,我们能看到片中的很多血腥元素,都是以非常原始的方式直给的。



这里的原始 ,是一种丛林法则般的弱肉强食 ,是一种没有任何铺垫、废话和弯弯绕的镜头展示。

那一群拿着斧子的农民工,无论是做绑架 ,跳楼还是砍人的勾当 ,基本没有什么迟疑  ,上去就干。



轮船大战那场戏,代表冷兵器的斧头砍刀 ,和代表热兵器的手枪 ,在狭窄逼仄的船上叮当作响。

枪开得没任何防备 ,斧头划过脖颈  ,血浆冷不丁喷溅,生命一个个消逝,在领头的眼里,只不过是“又打倒了两个”。



这种对生命的极端漠视,对暴力的极度推崇,是张艺谋镜头中  ,金江市文明掩盖下的本质。

第三个 ,是狼人杀式的明争和暗斗。

《坚如磐石》中,没有开挂的正派 ,也没有降智的反派。

无论主角还是配角 ,在这盘大棋局里 ,都是执棋者。



这种明暗交锋 ,也充满了中国式的斗争权谋。

每当郑刚自以为可以拿捏黎志田的时候,黎志田总能适时做出反击 。



可细看郑刚和黎志田的对话,又从来都是点到为止 。

面对郑刚的威胁,黎志田一句“钱外有钱 ,官上还有官”,令人浮想联翩 。

面对黎志田的果断行动 ,郑刚一句“惊弓之鸟,杯弓蛇影,你慢慢等” ,威胁意味拉满。

那种箭在弦上的紧绷感,极大增强了故事的张力。



当然,除了这两位的角力 ,张艺谋还恰到好处地 ,给剧情做了留白,极大满足了观众的想象空间 。

片中 ,黎志田口里的“老爷子”究竟是谁  ,最终并没有揭晓  。



也就是说 ,整部电影 ,或许就是老爷子组的一个局 。

所有的入局者 ,包括陈道明饰演的督导组组长在内 ,或许都是棋子。



这层层叠叠的设计,才是《坚如磐石》反腐味道 ,吸引人的地方  。

也只有张艺谋,能拍出与其他扫黑题材剧 ,气质完全不同的反腐片。

02、 于和伟的“坏” ,一针刺到了我心里 ,5重身份 ,5张脸

于和伟,这次又刷新了皮哥对反派这个词的认知。

他用自己的表演,赋予了黎志田这个角色 ,极为丰富的人物特质 。

于和伟塑造出了一个复杂 、真实 ,又活灵活现的黎志田 。



皮哥至少在他身上  ,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五重身份。

第一个,是老总黎志田 。

黎志田在集团公司,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,他走路前呼后拥  ,说话雷厉风行。

他说一 ,别人不敢说二 ,他在集团 ,有绝对的威严  。



在行事做派上,黎志田保持着自己的专横 ,但同时,也不乏作为大佬人物的那种细腻。

他害怕被人暗杀 ,所以总是住在一层酒店的随机一个房间里 。

片中有一个小细节 ,是上楼休息的黎志田 ,在电梯里 ,女婿给他一叠房卡 。

他会背身 ,等身边人下楼的电梯关上门后,才从房卡中随机抽取一张  ,然后再去休息 。



谨慎如此,他演出了一个大佬粗中有细的性格 ,也讲明了黎志田能混到今天这个地位的原因。

第二个,是对手黎志田 。

在博弈中  ,黎志田从不轻易亮出底牌 ,也从不冒进。

面对爆炸案,他先是约苏见明赴鸿门宴。



席间 ,他讲述了自己从小被叫“狗杂种”的经历 ,然后喊出了那个叫了自己多年“狗杂种”的表哥 。

这个表哥 ,已经没有了“声带”,成了他身边的“御用厨子” 。

之后 ,他又搞了一出油锅里捞手机的戏码,威胁意味拉满。

即便面对郑刚,他也从来都是“不卑不亢” 。

郑刚一旦出牌,他总能应对自如 。



郑刚让他走的时候 ,他语气坚定地反对 。

这让观众看到了 ,作为牌桌上的对手,黎志田有着远超商人身份的实力  。

第三个,是“下人”黎志田。

黎志田也有卑微,那就是面对郑刚的老婆何秀丽的时候。

面对何秀丽 ,郑刚毕恭毕敬,何秀丽却充满了偏见和傲慢。

一句“士农工商” ,把黎志田压得死死的  。



你能感受到,在面对何秀丽的时候,黎志田内心的那种抽搐 。

不知道是卑微 ,害怕还是不甘,反正就是抬不起头来。

于和伟在这里,把面对何秀丽气场下的卑微,演得极为到位 ,让场外的观众,都看得憋屈 。

也应了他那句口头禅,“钱外有钱 ,官上还有官”。

第四个,是杀手黎志田。

有那么一刻 ,于和伟说,看到自己都觉得恐怖 。



那就是他亲手杀人的时候 。

不得不说 ,作为杀手,黎志田残忍 、凶狠,像个恶魔。



“亲自动手”看得出他对这件事的看重 。



可这也暴露了,他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黎志田的本质 。

第五个,是父亲黎志田。

这是黎志田温柔的一面 ,面对女儿的时候  ,你丝毫看不出这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佬  。

他能在鸿门宴上,听着女儿的钢琴曲。



看到女儿,于和伟眼中总是温润如水。

观众甚至可以察觉出他眼神里,那一瞬间的转变。



《坚如磐石》中,于和伟的反派 ,塑造得太好了 。

好到你甚至忘记,这个人演过曹操,演过陈独秀  ,有过“接着奏乐接着舞”的网络梗 。

也正因为他的表演,《坚如磐石》中的反派 ,才像《蝙蝠侠》里的小丑一样,极富人性特质 。

03、别急,好戏才刚刚开始!

这三年多时间 ,张艺谋已经尝试了四种完全不同的类型片风格 。

有谍战,有战争,有悬疑,有扫黑 。

但这部《坚如磐石》 ,无论在风格上还是内核上 ,都一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。

我们都知道,张艺谋是光影大师,所以在形式上 ,《坚如磐石》的艺术化风格 ,值得所有同类型电影效仿。



整部《坚如磐石》 ,都在极其饱和的色调中行进。

这种高饱和的色彩 ,鲜艳浓烈 ,但又透出一些诡异之感 。

每一种色彩,都有固定的叙事作用。

比如黄色,代表着危险  ,红色代表着杀戮 。

绿色代表着邪恶 ,蓝色代表着压抑。



而所有色彩结合到一起 ,又组成了金江市的光怪陆离。

赛博朋克式的美感,在张艺谋的镜头下  ,不代表未来 ,却代表着深不可测的罪恶,和神鬼莫测的正邪斗争。

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,彩色才是固有的颜色 。



夜色下 ,泛着各种色彩的金江,则像那些有剧毒的鲜艳蘑菇一样,美丽但致命。

这一点,恰恰契合着《坚如磐石》扫黑反腐的主题。

影片的核心线索人物苏见明,其实也与色彩有关 。



见明 ,见到光明,而光明 ,代表着金江市脱离黑暗,迎来曙光。

五彩斑斓将被苏见明终结  ,这也给了雷佳音这个角色 ,核心的叙事地位 。



在注重技巧的时候 ,张艺谋的影片内核,从不是看上去的主题那么简单  。

他最终要表达的,依旧是人性。

张艺谋对人性的洞见  ,是细致入微的 。



甚至于  ,对影片中两位大佬的安排 ,都始于人性 ,且于人性。

郑刚一切的所作所为,都跟“养子”苏见明不无关系。

苏见明是郑刚行为的动机之一,也是他唯一坚持留下的,自己当年的见证者。

黎志田最后的松口,也是因为女儿生产,以及已经到来的小外孙女 。



两个只手遮天、杀人不眨眼的人,归宿都是亲情。

这不是讽刺 ,而是一种对罪恶的救赎 。

因为任何黑恶事件,最终是基于人性的 。

对亲人的温柔 ,让郑刚和黎志田,保留着真实人物的特性 。

也让他们脱开电影中的角色,成了活生生的 ,复杂的人。

人有情感 ,也有软肋 。

人有七情六欲,也有不可不说的秘密 。

以人性牵出案件 ,以案件隐喻扫黑 ,以扫黑突出题材,这是《坚如磐石》一以贯之的逻辑链条 。

绕了一圈 ,最终还是落在了人上。



这也是这么多年来 ,张艺谋的电影为什么一直保持着超高质量输出的原因所在 。

虽然网传《坚如磐石》遭遇了一些删减 ,还在去年9月进行了补拍 ,从内容的呈现上,对张艺谋导演来说,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遗憾 。

但从正片来看 ,《坚如磐石》故事依旧完整,正邪碰撞观赏性十足,特别是尺度表达上 ,已经戳破了同题材原有天花板 。

“三个第一”逆袭的背后 ,影片过硬的品质、一致的优口碑 ,才是核心驱动力。

也有很多网友感慨,这样一部电影,目前影片票房才2亿上下 ,似乎与一部高质量佳作应有的票房不太匹配 。

但皮哥觉得大可不必替张艺谋担心 。

随着越来越多人结束旅途 ,外加影片口碑的持续发酵  ,《坚如磐石》的后劲 ,会慢慢释放出来。

好戏 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
©原创丨文章著作权 :皮皮电影(ppdianying)

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

(作者:汽车专用电瓶)